关于做好2025年度第十批市哲社规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1-0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科研处 字号:[][][]
分享到:

甬哲社科办〔2025〕16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准把握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擘画,凝聚全市社科理论界的智慧力量,为宁波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根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经研究决定,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即日起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掌握精髓要领,结合宁波实际开展扎实研究。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强化引领力和传播力,广泛凝聚共识、贡献社科力量。

二、参考选题

1.“十五五”时期宁波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的对策研究

2.“十五五”时期实体经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路径研究及对宁波的启示

3.“十五五”时期宁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

4.“十五五”时期宁波推动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对策研究

5.“十五五”时期宁波创新可持续城市更新体制机制的对策研究

6.“十五五”时期宁波面向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对策研究

7.“十五五”时期宁波以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消费新场景研究

8.“十五五”时期宁波提升文旅产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对策研究

9.“十五五”时期宁波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影响研究

10. 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让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研究

11. 完善宁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制度机制研究

12. 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宁波样板”先行市研究

13. 深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机制研究

14.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机制研究

15. 文化赋能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

16. 促进人才教育科技一体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7. 推进宁波文化国际传播建设机制研究

18.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机制研究

也可自拟选题申报,择优立项。

三、申报对象

宁波市内高校、党校和相关社科研究机构及其团队。本专项课题须通过所在单位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1. 申报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宁波市规划课题各项管理规定;在相关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前瞻性。

2. 申报者必须坚持契合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和成果导向,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基础上,可根据参考选题,结合宁波实际发展需要,自拟题目进行申报。

3. 负责人所承担的市社科规划课题未完成的,本年度获得市社科规划申报类课题立项的,或尚在申报资格限制期内的,不参与本次专项课题申报。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本次专项的其中1个项目。

四、申报办法

本次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宁波市社科科研管理信息系 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以该系统为准登录宁波社科网主页(http://www.nbssa.org.cn/),从右侧功能区中的“宁波市社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入口进入。提交纸质《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专项)申报表》《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各1份。纸质申报表、活页一律使用A3纸,双面打印,中缝装订。申报截止日期至11月25日,逾期不再受理。

五、课题管理

1.课题性质:本专项课题性质为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按照《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成果要求:课题须在2026年8月31日前完成,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不少于15000字)+决策建议稿(约4000字)或研究报告(不少于15000字)+论文。决策建议稿应简要叙述该成果最有价值、最能引起学界或领导关注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鼓励在重要报刊(“三报一刊”、《浙江日报》理论版等)上刊发相关成果。

3.经费资助:每项经费1.5万元,在立项签订协议后及结项后分两次拨付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决策建议稿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的,按照《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增拨0.5或1万元;相关成果(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刊发在“三报一刊”的增拨2万元,刊发在《浙江日报》理论版的增拨1万元。上述增拨金额可累加计算。

联系人:严老师;联系电话:0574-89183632;

网上申报技术支持:李老师; 联系电话:13780017263;

联系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宁东路835号B座531室。

附件:1.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专项)申报表

2.课题论证申报活页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25年11月5日

附件:1.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专项)申报表.doc

附件:2.课题论证申报活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