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社科联院〔2025〕1号
各区(县、市)社科联、高校社科联,各处(室、所):
现印发《宁波市社科联(市社科院)2025年度工作要点》,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动2025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
2025年2月6日
宁波市社科联(市社科院)2025年度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科工作的“真”“情”“实”“意”总要求和对浙江、对宁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为载体,谋深做实与中国社科院的战略合作“4430”重大计划,深入实施理论研究、新型智库建设、文化研究工程、社科普及提质、党建品牌创亮工程,助推宁波成为理论研究阐释、学术交流互鉴、文化传播转化、文明探索实践的高地。
一、强化理论武装,在理论研究阐释上再提升
1.在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指导下,与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共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提升宁波市社科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的能力和水平。
2.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等合作,积极筹划承办中国哲学家大会,打造中国一流哲学家思想学术交流平台。
3.围绕习近平总书记37次来宁波考察调研,开展理论溯源研究,组织5-10项高质量理论溯源研究。
4.与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开展合作,在宁波日报“理论周刊”刊发高质量理论文章。
5.突出“大宣讲”,健全市委宣讲团成员、市专家宣讲团成员、社科机关干部、社科志愿者等多梯队宣讲队伍,赴相关区县、市直部门、国企等单位开展理论宣讲。
二、强化智库建设,在咨政研究服务上再提升。
1.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协会等共建工业文明与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研究工业文明与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2.发挥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职能,以全职引进、团队入驻、咨询服务以及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
3.探索建立宁波社科人才库,对各领域社科人才及时统计汇总,建立动态的人才信息更新机制。
4.总结首批“甬江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育项目经验,启动新一批遴选培育工作。
5.推进社科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对首批3家试点单位开展中期评估。
6.完成第六轮社科研究基地期末总结评估考核,以合作研究项目为纽带,做好“借力”和“助力”两篇文章,引导高校研究队伍往专业性强、咨政能力突出的智库方向发展。
7.加快研究完善新型智库建设机制,落实智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评定一批新型重点智库,推动新型智库联盟建设。
8.遴选评审第十九次(2023-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9.聚焦宁波城市数智化、新能源化、国际化转型,围绕新型工业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域空间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建设、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理论与区域实践等重点领域开展咨政研究。
三、强化文化铸魂,在文化研究工程上再提升
1.积极发挥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职能,加强与中国社科院等国家高端智库的战略合作,先行启动宁波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和“宁波学”文化体系构建工程2项重大研究工程前期研究项目,以及中国藏书文化研究中心和工业文明与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2个重大研究平台建设项目。
2.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争取相关国际组织、国内外教育文化机构共同支持,积极筹备国际蒙学大会。
3.提升世界阳明学大会办会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4.做好11家市重点文化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工作,凝聚相关领域有实力的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及团队,打造高层次国际性文化研究与交流平台。
5.围绕优秀地域文化传播,组织实施“阳明文化”立体化传播项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全国主流媒体传播阳明文化。
四、强化社科赋能,在公众人文素养上再提升
1.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扩大活动规模与影响。指导社科普及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科普及活动。
2.做响“宁波社科讲坛”品牌,深化与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合作,依托宁波社科讲坛,办好“名人名典”“百姓百家”系列讲座,整体提升宁波社科讲坛影响力、认知度与美誉度。
3.举办宁波市社科界第十二届学术大会,立项支持约30家单位组织举办各具特色的学术论坛和会议,打造学术交流品牌。
4.与市科协、宁波大学共同举办第十八届宁波研究生学术节。
5.加强对省基层特色人文空间的服务管理,建立社科志愿者服务队伍,宣传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6.纵深推进“基地联基层”行动,严格落实每个社科研究基地对口联系指导基层单位,争创更多实践案例。
7.高标准完成“浙东哲学小村”三期建设,持续做好与长河镇的结对工作。
8.强化区域联动,立项区域协作专项课题,为宁波与合作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五、强化夯实基础,在自身规范建设上再提升
1.推动机关党建与社科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工会、妇委会及青年学习小组活动载体,全力打造“哲心”党建品牌。
2.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机要保密、法治建设、档案等各项工作,切实守牢底线。
3.加强对业务主管社团的管理,落实新修订的《宁波市社科联社团管理办法》,及时召开业务主管社团党委工作会议,加强业务主管社团的日常检查,组织开展财务情况专项检查。
4.注重深入分析研判,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常态化检查。
5.做好市哲社规划课题组织管理工作,完善科研管理相关制度。
6.开展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心功能定位研究,适时推进规划方案设计、规划选址等相关工作。
7.扎实抓好基层社科联组织建设,加强与各区(县、市)、高校社科联的联系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