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宁波城市影视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学术大会暨宁波财经学院2025影视学术周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学会处 字号:[][][]
分享到:

2025年10月10日下午,“数智赋能宁波城市影视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学术大会暨宁波财经学院2025影视学术周开幕式在象山影视学院实验剧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数智赋能宁波城市影视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为主题,由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基地主办,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承办,宁波影视文化产教联盟、中广联海洋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协办。出席本次大会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宁波市社科联学会处处长杨冰峰、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向宇教授、宁波大学杜红艳教授、宁波财经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童莹、象山影视学院院长叶阳、副院长殷均平、李晓光和副书记张恩茂。

DSC00722.JPG

大会首先由宁波市社科联学会处处长杨冰峰发言。他结合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千年文脉与“中国影视文化创新示范基地”的产业优势,强调本次学术大会的举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他指出,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拥有海洋文化、商帮历史、阳明心学等丰富文化资源,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正是城市影视品牌塑造的核心底气;而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影视IP、实现全球化传播提供了全新路径。他表示,宁波市社科联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社科研究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更多专家学者围绕“宁波城市影视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影视IP矩阵打造”“国际化传播创新”等议题开展研究,为宁波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之后,宁波财经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童莹上台发言。她提到,宁波财经学院近年来紧扣“影视+数智”融合趋势,联合象山影视学院、宁波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基地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在虚拟制片技术应用、AI影视剧本分析、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等领域深耕,已成功申报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形成一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她表示,后续科研处将进一步加大对影视领域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让科研成果不仅服务于学术突破,更能培育“懂技术、善创作、会运营”的复合型影视人才,为宁波影视品牌发展注入“科研+人才”双重动力。

首位主旨演讲的是向宇教授,他以《AI时代浙江电影产业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展开深度剖析。向宇教授从“技术义肢”“大脑银幕”“赛博格”等哲学视角切入,系统解读了虚拟制片、AI电影、VR电影等前沿技术对影视产业生态的重塑作用,结合浙江影视产业“公司数量多但头部少、从业者基数大但核心创意人才不足、实景资源丰富但科技水平落伍”的现状,提出浙江需通过政策发力大视听产业、推进影视新基建与新生态建设、深化院校产业联动培养人才等具体路径,并特别提及宁波在VR电影备案数量上的差距,呼吁宁波借力数智技术补齐短板,加速影视产业转型升级。

紧接着,杜红艳教授以《数字文明时代的城市文化创新与传播》为题发表演讲。她梳理了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的演进逻辑,结合“数字浙江”规划背景,分析了数字技术对城市文化传播的双重影响——既带来创新主体扩容、形式多元化、跨界融合等机遇,也面临流量导向下文化失重、信息壁垒等挑战。针对宁波,她建议以数智技术为抓手,构建“政府主导、平台赋能、市民共创”的传播矩阵,挖掘“宁波式温暖”的情绪价值,将港口、商帮、天一阁等本土元素深度融入影视创作,例如通过复原“天一阁藏书楼”三维数字孪生体开发《藏书谜踪》互动剧、依托“微短剧里看宁波2.0”计划联动“一带一路”影视合作联盟传播城市形象,最终实现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价值的协同共振,让宁波故事通过影视载体走向世界。

两位教授的演讲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据悉,本次学术周期间,将邀请11位业界专家与学者,围绕“文化挖掘、内容创作、技术赋能、产业联动、国际传播”等核心议题开展多场分论坛,持续深入研讨。宁波财经学院还将同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对接、产学研合作签约等活动,进一步强化“技术向善、文化为魂、产业共生”的发展理念,为宁波建设全球影视文化高地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