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949年4月,中共浙东临委在诸暨陈蔡召开第三次临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华东分局指示精神,作出《关于接管城市准备工作的决定》,并决定成立以王起为书记的城市工作委员会,各地、县分别设立城工部和城工科,为配合解放大军接管城市做准备。
为传达贯彻浙东临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解放大军渡江后的工作,5月5日,四明工委在姚南召开扩大会议,对迎接南下大军和保护城市工作作出四项部署:一是建立城市工作机构,开展城市工作。四明工委成立城工部,由四明工委委员、鄞慈县工委书记钱铭岐任部长,各县也设立城工科,配备熟悉城市情况的干部,开展宣传、调查工作。二是整理内部,培训干部。主力部队在军事行动的间隙,进行短期的突击整训,学习政策,加强纪律性,克服各种不良倾向。举办城工干部培训班,为接管城市做准备。三是筹集粮草,成立支前办事处,协助南下大军解决供应、交通和运输问题。四是号召群众慰问南下解放军和参军。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二军从杭州出发,沿杭甬公路向宁波挺进。与此同时,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向新昌、嵊县和奉化进击。
5月19日,第二十二军抵达曹娥江以西的预定阵地,21日,在击溃守敌后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六十六师全部渡过曹娥江集结。22日,分两路向余姚进击。此时,在慈南沿江夏巷渡迎候大军的五支队政委陈布衣和指战员,动员群众准备慰问品,翘首以待。上午10时左右,六十五师先头部队一九三团在姚南筀竹岭附近与迎候在此的五支队胜利会师,组织起来的群众也携带慰问品热情慰劳解放军,欢送解放军向余姚城前进。
23日拂晓,一九三团与六十六师一九六团在余姚城关会师,余姚解放。二十二军政委当日宣布中共浙江省委决定:陈布衣、薛驹留余姚工作,五支队至梁弄集训。25日,余姚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主任为六十五师师长李荆山,副主任薛驹。
24日,二十二军三个师分三路向宁波进击:六十五师沿萧甬铁路路基急进,上午九时解放慈溪县城(慈城)。六十六师向宁波东北插进,切断甬江航线。六十四师沿铁路路基以南向东南直插,包围宁波城区。
25日凌晨,由灵桥进入的六十五师一九五团与从西郊进入的六十四师一九○团在宁波市中心胜利会师,浙东历史名城——宁波解放。尽管是雨天,部队进城后仍严格执行“不进民房”的规定,在路边街头露营休息。在四明工委的精心组织下,大街上贴满了欢迎解放军、庆祝宁波解放的彩纸标语,鼓楼、东门、西门、南门等地编写出大幅的墙报。全市各中等学校的师生以“学联”的名义齐集体育场,举行游行活动,“市民驻足争看,道为之塞”。由于四明工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各阶层人士的积极配合,宁波城内各项设施基本未遭破坏。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灵桥。
在解放宁波市的同时,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一八一团于5月25日经溪口攻占奉化县城,奉化解放,国民党残军2万余人溃退到宁海、象山半岛。26日,二十二军六十六师一九八团进入镇海城关,镇海解放。
宁波解放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八十七军坚守象山半岛,确保舟山群岛的安全。八十七军在象山半岛构筑3到防线,抵御解放军进攻。6月30日,第三野战军命令二十二军和浙江第二(宁波)军分区和第六(台州)军分区发动宁(海)象(山)战役,向象山半岛进军。同日,六十一师受命归二十二军统一指挥,由西向东配合作战。从7月3日开始,二十二军三个师和二十一军一个师分三路向象山半岛进击。7月3日晚,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解放宁海县城。8日,二十二军六十五师进入象山县城。9日,国民党驻石浦玉泉盐场“两浙盐务税警总队”800余人起义,六十一师进驻象山、昌国卫、石浦。至此,宁波陆域全面解放。
宁波解放后,国民党飞机以舟山群岛为基地,对宁波大肆轰炸,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经济的恢复发展。1949年秋,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决定发起舟山战役,解放舟山群岛。渡海作战的第一仗是解放大榭的战斗。大榭岛位于穿山半岛北侧,南距大陆只有0.32海里,北与金塘、定海相望,是穿山港的天然屏障。夺取该岛,对于控制穿山港东西出入口,支援金塘、定海诸岛屿作战具有重要作用。8月18日,二十二军打响攻占大榭岛的战斗,经过一天的激战,取得了胜利。在解放大榭岛的战斗中,来自沂蒙山区、参加革命10余年、屡立奇功、身上留着30多处伤痕的华东战斗英雄林茂成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5岁。大榭岛解放,标志着宁波现境全部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宁波地区的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浙东和宁波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血的代价,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牺牲在宁波这块土地上,其中有姓名记载的宁波籍烈士就有1300多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党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