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推进开发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9-03-28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分享到:

  全球经济、科技、贸易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开发区能否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好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进而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既关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景。

  在此背景下,需深刻认识当前开发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开发区发展新动能的内涵和特征,在新时代更好发挥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创新发展排头兵的作用。

 

  发展规模和质量保持良好态势

  当前,我国共有各类型开发区2543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家。从空间分布看,我国开发区呈现出全国布局、区域集聚的特征;从主导产业看,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为核心,门类齐全、紧跟前沿的产业体系;从园区功能看,我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开发区,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总的来看,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在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和桥头堡。一方面,作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开发区总体发展态势稳中向好,无论是在规模总量方面,还是在发展质量方面,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开发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前沿载体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部相关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知识创新的“核心区”,为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发区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和平台。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税收、出口、贸易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国家级开发区以优良的产业发展软硬件环境,成为我国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

  开发区已经成为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近年来,各个开发区按照“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原则,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以管理效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多种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实行大部门管理体制,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等方面赋予较为灵活的机构设置和干部管理权限,由此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

  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当前,开发区已经进入了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的内涵式增长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现实地看,开发区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应对国际经济挑战的需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兴经济体赶超我国的步伐加快,全球产业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经贸形势发生剧烈动荡与冲突,WTO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规则面临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开发区需要加速培育新动能,以新旧动能转换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并以更加包容、开放、创新、优质、高效的发展模式参与国内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培育内生增长动力。

  二是紧跟新经济发展潮流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系由传统经济占主导向新经济占主导演变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承载国家及地区发展战略和开发需求的重要载体,开发区需要通过新旧动能转换,抓住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驱动力量,推动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等为核心理念的新兴产业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走在前列。

  三是重新建立开发区竞争优势的需要。当前,开发区赖以发展壮大的传统优势逐步弱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亦是破解新形势下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四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的需要。开发区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开发区的传统发展模式,是指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外生发展和外延增长,取胜于产量大、价格低、速度快但附加值低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开放初期,开发区的传统发展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较为迅速地完成了初步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融入了国际产业价值链。在此过程中,开发区也付出了巨大成本及代价。面向未来,更加需要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解决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及问题,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开发区新动能将呈四方面特征

  经济发展新动能主要表现在“培育壮大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两个方面。开发区的发展新动能有其特殊性,应是以开发区的特色化、集约化、生态化、品牌化等为发展方向,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城市功能完善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变革激发活力,以对外开放创新为引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新时代,开发区的发展新动能应呈现以下四方面特征:

  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基因检测、新材料、大数据等新产业发展迅速;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制造、云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蓬勃发展。

  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开发区在发展实践中,对接国家、地区总体布局和战略规划,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在完善基础配套、健全要素保障的同时,推进产城人一体化幸福新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产业新城,加快形成生态优美、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城市化建设新格局。

  制度变革释放活力。适应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规律和趋势,开发区在组织保障、政府采购、金融支持、统计分析等方面,调整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释放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开放创新引领发展。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促进区域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的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使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汇集,以对外开放创新引领开发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转型升级的探路者,开发区以创新驱动发展带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是新旧动能并存、交替的一个长期渐进过程。从本质上看,这一进程是一场基于创新的区域生态系统变革。更好推进这一进程,需要以创新为引领、以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新技术突破和应用为核心、以需求变化为导向、以制度变革为保障,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更好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冯奎,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