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与古典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19-03-2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
分享到:

  马克思在古希腊哲学、政治、历史等方面受过广泛训练,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营养。将马克思置于政治哲学传统来看,古典政治哲学为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个人自由、共同体和未来经济形态的思考都蕴含着古典政治哲学的思想元素。但由于立足于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政治思想与古典政治哲学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又表现出根本的异质性。

  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特质

  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虽然对城邦政治体制的具体看法不一,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派别,但它们却共享着一些基本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古典政治哲学范式,表现出共通性的基本特质。

  首先,古典政治哲学的根本目标是探寻最佳政制,即现实政治共同体的最佳政治秩序。在古典政治哲学那里,政制具有多样性,如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制。每种政制在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上都会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且可能超出既定政制的范围,不同政制之间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冲突。正是政制的多样性及其冲突引导着古典政治哲学思考哪种政制是最佳政制。最佳政制所倡导的正义、荣誉、智慧等德性价值具有内在性和自足性,不能还原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外在工具。尽管最佳政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全实现,但却可以用来衡量既定政制的优劣。

  其次,古典政治哲学建构的城邦共同体具有严密的等级性,是一种机械的僵化的统一体。城邦共同体一般由自由公民、保卫者和生产者组成。自由公民是城邦共同体的真正统治者,无论城邦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都属于公民团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生产者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满足生存需要,支配这个领域的法则是生命必然性法则,无任何自由可言,其意义在于为自由公民的政治活动提供必要准备。广大生产者没有资格参与城邦公共生活,一直被排斥在公共事务之外。城邦共同体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确定的身份和位置,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更换。正义的城邦在于每个人都只做属于城邦且符合自己本性的工作,三个部分各司且只司其职,相互不得跨越。

  最后,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城邦共同体是人们引以为傲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最高之善,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我实现。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是内在统一的,个人存在于共同体之中,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公共性品格,这是一种无条件为城邦献身的品格。古典政治哲学强调共同体优先于个体,义务优先于权利,提高共性压制个性,抹杀个人的主体性和特殊性。为了维持城邦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精神,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废除了一切与主观自由原则相联系的规定,取消了家庭和私有财产,甚至把子女及其教育都纳入城邦公共体系的维持和建构之中。在古希腊,个人参与公共事务并不是理性选择和自觉意识的结果,而是由自己的身份和在城邦中的位置决定的。

作者:陈飞,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