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传承弘扬阳明文化 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能和文化支撑
发布时间:2019-02-19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宁波通讯 字号:[][][]
分享到:

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成长于宁波余姚,悟道于贵州龙场,传道和建功于江西、福建、两广、安徽等地,证道、下葬于绍兴,是立德、立言、立功的“真三不朽者”。他创立的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心学,不仅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儒释道思想的集大成者,体现了理论的包容性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王阳明直承先秦儒家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程朱的“格物致知”之学、禅宗的“明心见性”之说,在兼容并蓄和千死百难中确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终成一代宗师。

 阳明心学思想内涵深刻,但基本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良知本体论——主体自觉自足,人生具有向上

 提升的内在依据和动力。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即理”,以良知为心之本体。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又说:“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这就把“心”的承载主体——“人”的地位提升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人的个体性、主体性、道德性和个体具有的能动性、自觉性和自由性。明末文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二是“致良知”方法论——作为人生向上提升的根本方法。“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良知是人的内在准则,即“知是知非”或“知善知恶”,还表现为“好善恶恶”,是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的统一。“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一是人应扩充、呈现自己的本有良知,并且要扩充、呈现到最大限度。二是用良知做标尺去衡量一切事物,这样就自然能认识事物的道理所在。“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三是指把良知所知实在地付诸行为,依良知而行。“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不可以为致知矣,明矣。”

三是“知行合一”实践论——人生向上提升的具体实修功夫。王阳明强调“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主张“知行并进”和“事上磨炼”,认为知行过程本来一体,不存在先知后行的问题,更不能分作两件事。他在强调道德行为自觉性的同时,也注重道德意识的实践性,“为学重在实践,不实践不足为学”,“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其实质在于提倡力行。故章学诚曾说“阳明得之为事功”。

阳明心学形成后,风行长江南北,开启了中晚明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五百年来思想的源头活水。此后阳明心学远播日本、朝鲜等国,并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东亚国家共同精神文化纽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初,阳明心学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国家传播。

 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高度评价王阳明,运用阐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早在2011 年5 月,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到贵州调研,与贵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师生座谈讲话中,就说王阳明“既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王阳明一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我们要敬重他,学习他”。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十多次引用阐发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还进一步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2015 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讲话中直接引用王阳明《传习录》中的讲学语录。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身之主宰便是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引用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在2018年8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王阳明并运用阐发王阳明心学思想,提出要把包括阳明心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为我们认识、探讨阳明心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我们弘扬传承阳明心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市的王阳明文化建设主要由余姚市承担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例如:

保护和开放了在国内王阳明史迹陈列中具有领先水平的王阳明故居;积极推进王阳明的学术研究,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出版了《国际阳明学研究》等一批学术著作,1989 年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国际性阳明学会议,2011 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弘扬传播王阳明文化,举办“王阳明文化日”系列活动,创作了电视艺术片《王阳明》和姚剧《王阳明》等作品。

近几年来,宁波市级层面也加大了王阳明文化的建设力度。

一是开始高度重视。2016 年,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就宁波市王阳明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进一步加强王阳明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去年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正式提出“开展王阳明思想等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将其作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打造一流的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市领导多次强调要深入挖掘阳明思想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全方位推进阳明文化建设全面融入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9 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浙江省社科院呈送的《从打造浙江文化形象的高度进一步弘扬阳明文化》上作出批示,就宁波市加强和提升阳明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自2015 年开始,余姚市在阳明先生诞辰(10 月31 日)举办“王阳明文化日”活动,以纪念先贤,弘扬阳明心学。从2017 年开始,由余姚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王阳明文化日”上升为由宁波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活动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多方合力推进。在活动方面,2016 年10 月,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广电集团、余姚市委联合主办了“知行合一• 重走阳明路”大型全媒体跨地域联合行动。市社科院(社科联)联合团市委、市关工委、宁波日报社,于2017 年7 月组织开展了宁波市大学生“阳明文化之旅”。在论坛研讨方面,作为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2016 年12 月在宁波举办了以“阳明思想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2016 天一阁论坛。2018 年4 月,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文化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在余姚联合主办了作为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分论坛的 2018 阳明心学峰会。在研究方面,宁波市社科院将增挂“宁波市王阳明研究院”牌子;成立了一支由宁波市社科院牵头组织的作为宁波市委宣传部第四批文化创新团队之一的王阳明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市社科院(社科联)指导成立了宁波市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市社科院(社科联)于今年9 月在《光明日报》上发布公告,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阳明心学系列研究重大课题;阳明心学研究方面的一批课题作为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立项和结题。在弘扬传承方面,由宁波市援建的新疆库车阳明小学已设立阳明传习馆;有关高校、企业和社会机构也纷纷设立了开展阳明文化研习、交流和传承的阳明学堂、讲堂、学社等平台。阳明古镇等重大项目和以王阳明为主题的影视剧创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宁波市王阳明文化建设也存在整体对外影响不够显著、重视支持不够有力、协调联动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与贵阳全方位打造阳明文化品牌,形成修文阳明文化园、贵阳阳明祠、贵阳孔学堂“三足鼎筑”格局,学术研究和研讨氛围浓厚、影响成果突出,多方面弘扬传承王阳明文化等举措和成效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宁波是王阳明的出生地、成长地和讲学之地,在王阳明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独特地位。王阳明文化是宁波十分珍贵和稀缺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阳明故里,宁波市进一步加强王阳明文化建设,既有政治意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王阳明和重视王阳明思想运用的积极回应和自觉担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重要举措,又是宁波发展的自身需要,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精神动能和文化支撑。

就精神动能而言,宁波的发展尤其需要王阳明心学的自信、定力和行动力,需要“谋定而后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将王阳明的思想落实到城市层面,就是要提升宁波的城市精神,引领城市发展;落实到产业层面,就是要重塑良知为体、创新为用的企业家精神,转型先转心,形成产业升级的强大、持续的内生精神动力;落实到公民层面,就是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相结合,即知即行,知行并进,具有向善的正能量。

就文化支撑而言,阳明文化要成为我市显赫的文化品牌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和亮点。

——在阳明文化的研究上产生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学术成果,成为国际阳明文化研究研讨的中心。着眼于阳明心学思想的时代价值、当代运用研究以及阳明学的基础性学术研究,对已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阳明心学系列重大课题,进行评审和立项,加强服务管理,在2020年推出一批以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的高水准的学术专著;从2019 年开始,每年广泛征集、发布阳明文化研究的重大选题,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和年轻学者从事相关课题研究,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建设国际阳明文化文献资料中心。积极谋划和准备,在2022 年10 月31 日王阳明诞辰550 周年之际,在宁波举办国际阳明文化大会。 

——大力推进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文旅项目、艺术作品、文创产品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位于余姚市中心的“阳明古镇”项目尽快打造成为融中国阳明心学圣地和文化旅游重镇为一体的阳明文化主题小镇。在抓好影视剧创作的同时,加快创作并推出以王阳明为主题的舞剧、话剧、音乐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并争取产生传世之作。经常性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阳明文化元素创意设计大赛,不断推出兼具阳明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和衍生品。 

——有序、重点塑造阳明文化的城市形象,提升宁波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宁波既是阳明(心学大师)故里,又是有心之城(宁的繁体字“寜”,中间有“心”)。要把“心”提炼、设计成为宁波城市形象的独特标识。一方面,塑造阳明文化的城市空间形象。从余姚市域和宁波中心城两个层面进行整体规划,有序实施,在高铁站及广场、高速出入口、机场内及广场等城市主要出入口设置阳明文化的大型广告,对新建的标志性建筑、道路、公园等用王阳明的名字进行命名。结合栎社机场三期建设,想方设法把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改名为“宁波阳明国际机场”,快速提升宁波作为王阳明故里的认知度。另一方面,用阳明文化整体提升宁波制造的产品形象,打响“宁波制造:匠心之作,良知为品”的品牌。 

——面向社会开展广泛有效的弘扬实践活动。以余姚阳明故居为起点,加快推出宁波市内(余姚城内经四明山到溪口)、浙江省内(与绍兴、杭州合作联动)、浙江省内到省外(主要是贵州、江西等地)的阳明心学研修游、体验游,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出版一批面向不同群体的阳明文化普及性读物,发挥阳明文化社团的作用,广泛组织开展阳明心学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事业单位等活动。借助媒体发力传播,让阳明文化从精英圈子走进千家万户,打造有影响力的网络传播品牌。 

宁波,阳明故里,有心之城;海定波宁,心定行远!

 

作者:陈利权,宁波市社科院

来源:摘编自《大力传承弘扬阳明文化 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能和文化支撑》,《宁波通讯》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