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变迁趋势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6-12-0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字号:[][][]
分享到:

史斌

  社会阶层结构,是指社会系统中不同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以及他们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身份。与经济结构一样,社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和工具。深入认识社会阶层结构问题,科学分析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阶段性特征,是奠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运行的结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中产阶层稳步增加,到时候可以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在今年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建设“橄榄型”社会结构,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宁波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

  一、宁波社会阶层结构已发生非常显著的发展变化

  为深入认识和了解宁波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变迁情况,受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委托,首部系统研究宁波市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情况的书稿《宁波市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已于2016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课题组在宁波范围内选取海曙、鄞州、余姚、象山等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采用多阶概率比抽样方法,共抽取有效样本1256份,对宁波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宁波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情况,我们还将分析结果与姚伟杰在2004年所做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在2002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报告》中,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根据人们对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程度的差异,将中国社会分成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十多年来的变迁发展,宁波社会阶层结构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变化。

  按照“十大阶层”的分类来看,其中,“地方党政部门管理层”的比例由1.3%下降到了1.04%,“经理人员阶层”的比例由1.6%上升到了3.74%,“私营企业主阶层”由3.5%上升到了5.35%,“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由9.8%上升到了10.25%,“办事人员阶层”由9.1%上升到了10.92%,“个体工商阶层”由8.9%上升到了10.38%,“商业服务业劳动者阶层”由12.6%上升到了14.89%。与十年前相比,这些学术上普遍认为的中等收入阶层(群体)的比例大都呈现上升的态势。而“农业劳动者阶层”呈现明显下降态势,由19.6%下降到了5.65%,“无业失业者阶层”也由4.9%下降到了3.15%。这说明当前宁波的社会结构已经基本脱离了“金字塔型”的结构状况,中间阶层比例明显扩大,形成了中部下沉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逐步走向现代化、合理化。

  二、宁波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变迁呈现的特点

  一、市场化推动中间层持续扩大,但尚未成为社会阶层结构的主体。中间层的主要构成群体是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其发育壮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由于宁波外贸和民营经济发达,一方面推动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阶层的蓬勃壮大,另一方面也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阶层的繁荣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得益于此,近年来宁波社会阶层结构的中间层不断扩大,为整个社会阶层走向健康稳定的“橄榄型”结构打下了基础。

  但宁波社会阶层结构的中间层发展仍不充分。一是从规模来看,中间层只占总体规模的1/3不到。社会阶层结构,尽管已基本摆脱了原有“金字塔型”结构,形成“橄榄型”结构的雏形,但“橄榄”中部明显下沉,呈现“亚金字塔型”或“洋葱头”状态,反映出社会基础层的总数仍然庞大。二是从质量来看,中间阶层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普遍偏低。其自评往往低于该阶层在社会结构排序中的实际位置。

  二、城市化释放出大量农村劳动力,但能流向社会中间层的很少。近年来宁波大幅加快城镇化步伐,直接反映为农业劳动者阶层明显萎缩分化。调查显示农业劳动者比例较之以前有了大幅缩减,许多农业劳动者在脱离农业生产后,或是经商、或是进入各类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即投身第二、第三产业。为此,宁波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阶层比例相应上升,低端服务业劳动者群体也有所增长。

  但也要看到,宁波社会阶层结构的“橄榄”下部看似缩小,实际上是由于城市化等因素导致了农业劳动者阶层分解。这些农业劳动者大部分成为产业工人,仍属基础层。这种农业人口流向工业人口的结构变化,是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化)的产物,而第二次现代化(即信息化和知识化)应表现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繁荣和中间阶层的扩大。

  三、工业化使产业工人阶层膨胀,但限制了社会阶层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发展带动了宁波产业工人阶层的增长。目前产业工人阶层占宁波社会阶层结构的34.63%,较之十年前增长了两成以上。

  宁波社会阶层结构与“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是相呼应的。工业化会使得产业工人数量经历一个先膨胀再回落的过程。宁波仍处于产业工人膨胀时期,这意味着产业结构现代化还不充分,商业服务业发育程度还不足。宁波商业服务业劳动者阶层只占到社会阶层总数的14.89%,与上海等发达城市相较而言比例偏小(上海市2008年商业服务人员已占常住人口的29.9%)。社会阶层结构直接受制于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尚难以促使产业工人阶层向商业服务业劳动者阶层的相对横向流动,或是向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的纵向流动。

  (作者为市社科院社会所所长、副研究员)